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极端天气下,新加坡为自己降温

来源:气象研究与应用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1 08:5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重要的不仅是数量,还有树的品种。研究员周说,最好是栽种那些“树冠很大、能提供最大遮阳面积”的树。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称,新加坡政府承诺到2030年种植100万棵树,截至

  重要的不仅是数量,还有树的品种。研究员周说,最好是栽种那些“树冠很大、能提供最大遮阳面积”的树。

 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称,新加坡政府承诺到2030年种植100万棵树,截至目前,已经种植了超过38.8万棵。

  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司长张伟杰(音)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在“冷却新加坡”之前,政府还不能完全确定影响高温的最大因素。现在,政府能够量化增加绿化或减少某些地区的汽车数量如何影响温度,并根据每个地区的需求调整措施。

  以前的高温研究通常依赖从气象站获得的数据,这并不能完全反映街上行人的感受。23岁的研究员瑞秋·裴试图弥补这种不足。她拉着“Smarty”在新加坡市中心走了大约一个小时,汗如雨下。她发现,一些街区,特别是那些没有树荫的街区,比其他街区热得多。

 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,全年气温在31℃上下徘徊,平均湿度达84%。英国《卫报》报道称,极端高温可能使这个富裕的国家不适宜居住,这里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。2019年,该国总理李显龙在国庆日演讲中表示,新加坡的天气“明显更热”,暴雨更多,“在未来几十年,这种情况很可能恶化”。

  如何尽快拿出缓解热浪的措施?如何使研究成果适用于世界各地?2017年,“冷却新加坡”计划启动。这是一个多机构项目,由该国政府出资,当前的目标是建立计算机模型,供政策制定者研究各类解决方案的效果。

  “人们一直想知道,真正引起身体不适的是气候中的哪些因素。是低风速吗?是高气温?还是强烈的太阳辐射?”周向《纽约时报》解释了这项研究的初衷。室外调研完成后,他们会通过对比分析,探究热量在不同条件下对人体的影响。

  综合编译?赵婷婷

  为了让人们改变习惯,“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他们的体验更加舒适和愉快。”她说,“不然,人们就不会改变。”

  气温接近30℃,而且还在攀升。湿度高达75%,阳光照在摩天楼的玻璃外墙上,格外灼人。和世界很多地方一样,新加坡正被炎热潮湿的天气困扰。据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为应对气候变化,保持宜居性,新加坡的研究人员正想方设法为城市降温。

  新加坡一直这么热吗?“一群年长的居民告诉我,以前没有这么糟糕,他们曾经能在草地上看到露珠。”“冷却新加坡”项目前首席研究员格哈德·施密特告诉《纽约时报》,很明显,城市化使新加坡比以前热了许多。近几十年来,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不断增加,新加坡从曾经的天然森林变成了“钢筋混凝土的聚集地”,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,城市中心与该岛西北部的森林之间的温差高达10.8℃。

  “城市设计中的小心思和植被变化,都会给居民带来愉悦的居住体验。通过更好地了解人们如何及何时暴露在热浪中,可以帮助政府完善城市规划,鼓励更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低碳出行。”久班告诉《纽约时报》。

  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温斯顿·周和他的团队为该计划服务。冒着盛夏的高温,周指导14名志愿者和6名气候研究员轮流拉着名为“Smarty”的移动生物气象车,在城市街头行进。志愿者身上有测量心率和皮肤温度的设备,“Smarty”会记录大气、地表辐射、风向和风速等数据。

  2017年,“冷却新加坡”项目的研究人员提出了86项建议,例如改变建筑物的方向以创造气流,用区域供冷系统(将冷冻水输送到建筑物上,以冷却空气)取代空调,以及在建筑物表面涂上反光涂料。该项目研究员彼得·克兰克说,这些方法成本高昂,“成本效益有可能是挑战”。

  “冷却新加坡”的研究员尤利亚·久班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科学家们现在的目标是,想办法在城市中创造“解脱岛”,即人们在户外可以获得凉风或空调的地方。

  这引起了一些不看好该项目的人的不满,他们认为新加坡可以采取其他措施缓解气候危机,比如减少化石燃料和空调的使用。这个提议在新加坡很难推行:虽然新加坡空调的碳排放量占了“相当大”的比例,是仅次于工业部门的第二大来源,但新加坡的气候条件并不允许停用空调。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将空调称为“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”。

  新加坡政府承诺到2030年种植100万棵树,截至目前已种植了约38.8万棵。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

文章来源:《气象研究与应用》 网址: http://www.qxyjyyy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1588.html



上一篇:又是一年买与卖的双向奔赴,网友:下完单还得
下一篇:注意!警惕高温天气诱发心血管疾病

气象研究与应用投稿 | 气象研究与应用编辑部| 气象研究与应用版面费 | 气象研究与应用论文发表 | 气象研究与应用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气象研究与应用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